中文版  |  English
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 
中国:华阴老腔
华阴市位于中国陕西省关中盆地东南部,东临潼关,西接华县,南依秦岭与洛南县接壤,北隔渭水与大荔县相望。这片土地造就了老腔的独特唱腔特点。
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。据《华县志》载:老腔皮影又名拍板调,于清乾隆元年至十年(1736-1745)就已盛行于华州(今华县)。就目前而言,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双泉村。
老腔这一名称之来源说法有二:一是与当地流行的其他剧种相比,年代较早,尤其是音乐显得古朴悲壮、沉稳浑厚、粗犷豪放,为古老之遗响,所以称为老腔;二是由于它是从湖北老河口的说唱传到华阴演变而成,所以取老河口第一个字来命名为老腔。它是以皮影的形式进行演出的戏曲剧种。老腔实在是一种很小的戏种,它只需五人就可撑起一台戏:签手(指挥皮影)、副签手、前首(主唱)、后台、板胡。但这个剧种里,“生旦净末丑”却一样也不缺。只不过,这五种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担纲。因此,主唱的嗓音天赋就尤为重要。张喜民就具备这种天赋,不论是高亢的还是婉转的,他都能拿捏得当、完美表现。除了演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之外,“耍签子”及演奏各种乐器,则演出班子的每个成员都很在行。
老腔生于华阴,生于张氏家族,曾经辉煌过。那是在明、清两代,华阴境内有十多个班社,活跃在周边的陕西、山西、河南一带。张喜民、张新民、张军民、张拾民,是华阴老腔正宗传人张全生的儿子,他们保存着老腔自乾隆年间传下来的百余个戏本。这些戏本几乎全是北宋、金、元时期民间流传的西周、列国、三分天下、唐宋故事。翻开本子,可以看到用毛笔竖排记载下的一段段唱词,有的字旁边用圆圈作了标志,代表了演唱时应格外注意的部分。剧本大多由清朝流传至今,随着年代的久远,纸质已开始发黄变脆,好在艺人们早已对唱词铭刻于心,平时剧本几乎不用,只有重要的时刻才会拿出来展示一下。
自家的木凳,自制的琴弦,口耳相传了千年的唱词唱腔,这种土得掉渣的、独一无二的、震撼人心的老腔,就以这样的原生态,被原封不动地请到了大都市大剧院那豪华的舞台上,也被请进了央视的演播大厅。老腔,以这种最原始的风貌出现,却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。
说起老腔,还不得不提起一个人,他就是人称“白毛”的老腔艺人王振中,他生来眉发如雪,对老腔有着出奇的领悟力。华阴人大都只知“白毛”而不知王老先生。王老先生不忌讳,还以“白毛”自居。“白毛”姓王却也是张氏一族老腔的传承。“白毛”年逾70,说起老腔就激动。请他唱《人面桃花》,他手抱月琴,一声夺人。一句“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,唱得人震撼落泪。
王振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大胆创新,对老腔音乐唱腔作了改革,丰富了老腔的演出效果。1993年,张艺谋拍摄影片《活着》,王振中成为剧中老腔的演唱者,随着这部影片在国际电影节的获奖,慷慨激昂的老腔曲调也因而走向世界。从那以后,经常会有省外甚至国外的人,专程来到华阴市老腔艺人的家中,欣赏和了解老腔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。在王老先生的家中有大量的手写曲谱,其中不乏有几十年历史的手写稿,老先生还写得一手好书法,很多曲子都是他自己创造的。在搜集和曲谱传承方面老先生的努力有目共睹。他不顾年事已高眼睛不便还亲自免费教授老腔艺术,得到华阴市领导的高度赞扬。

Copyright © 2008 - 2019 上海蕙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沪ICP备12045880号